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Jane-武夷山歸來

Jane-武夷山歸來
2010 年8月 20日下午8:55搭厦門航空 由小港直飛福州1小時又40分 10:35抵達 11:30下榻旅館

次日 早餐後搭火車往武夷山 火車沿著閩江前進 一個山洞又一個山洞 山不高水不深 山上都是岩石 未被開發 沿途景觀蠻乾淨 "虎嘯岩風景區"有亞洲最大的"丹霞地形" 幾年前才被評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的確壯觀 這麼巨大的一塊石頭 讓我想到澳洲那塊大石頭 世界真奇妙

"一線天風景區"以洞天奇觀名聞遐邇 侧身挤在石頭縫中 抬頭看到細縫"一線" 真如天上掉落的一根細針 太胖是擠不過去的 岩壁上有"白蝙蝠"可能是長年不見天日故

"九曲溪漂流"坐在竹筏上順流而下 灘淺水緩 優哉逰哉 盡覽山光水秀 兩岸千峰競秀 最振奮是看到"懸棺"(架壑船棺) 雖只剩幾根木頭架在峭壁凹處 總算開眼界 古人竟用此種方法處理"死亡" 不可思議 難道是怕鬧水災? 不久前一場大水
還有垃圾掛在樹木林梢 大概一兩層樓高 越想越有?? 武夷山不高 幾百公尺而已

宋理學大家"朱憙"曾於此講學十年 有一山洞據説其二奶所住 故名之曰"狐狸洞" "一等狐狸漂洋過海 二等狐狸北京上海 三等狐狸深浚珠海 四等狐狸就地下海 五等狐狸在家餵奶 " 博君一燦

兩天來"大紅袍"三個大紅字時時出現眼前 是碗糕? 原來是武夷山紅茶 地理唸過 事實上武夷山岩石多 可耕地極少 只能到"大紅袍風景區" 循著兩侧山璧中的小路 來到源頭 原來是三棵老茶樹種 物稀為貴 古來皆為貢品 故名 比起臺灣茶園 簡直是......但卻被拿來大作特作文章 鋪天蓋地 搞得驚天動地

張藝謀的"大紅袍" 票價貴得嚇人 200多人民幣 時間未到 人潮車潮 .....大地為舞台 山川為背景 可旋轉露天舞台 期盼中開始 失望中結束 樣板 教條 還是那一套 大家正納悶 忽從身後傳來一童稚聲"不過是一杯茶嘛 " 哈 "國王的新衣"最新版 為推銷武夷山紅茶 也可搞得驚天地 泣鬼神 這就是中國

"不登天游蜂 不算到武夷"天游峰高聳群峰之上 峰頂可綜覽武夷全景 九曲山水 我們從後山拾級而上 才一千兩 百個臺階 據說是為蔣介石夫婦而拓 峰頂有"宋美齡舞廳舊址" 途中石壁刻有"漢奸汪精衛"藍色大字 物換星移 昨是今非 令人噓唏 !

下午逛武夷山市 畢竟 開發較晚的山城 沒啥看頭 乘興而去 敗興而歸 晚飯後搭機到廈門 40分鐘

廈門是個美麗時髦的城市 綠化佔 早餐後乘渡輪往海上明珠 鼓浪嶼 天氣熱 遊客多 商業化 島又小 除了曾是板橋林家花園的"菽莊花園"(現歸中共國有) 鋼琴博物館 收藏十九世紀 德 澳地利的古鋼琴 各式各樣 數量頗多外 沒人 想再來

本安排頗負盛名的"永定土搂民俗村" 因遊客多 商業化 改往"華安" 是一淳樸山區
居民都是閩南人 正在開發 尚未被污染 午餐 是道地閩南農家風味菜 每出一道菜 大夥"哇 " 主客盡歡

圓樓由二三圈組成 由內而外 環環相扣 圈內有 廚房 餐廳 倉庫 臥室 客房 祖堂 婚喪喜慶開會場所 通風 採光 埅 禦 樣樣周全 四百戶群聚 卻又有獨立門戶 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 續往泉州

泉州被稱"地上博物館" 剛進泉州 怎麼到處都是廟 ? 原來是出外賺到錢 回鄉起厝 一棟比一棟大 但據說大都是空屋 最大特色是....屋頂保留閩式燕尾建築 蠻特殊 再往湄洲 是一貧瘠小島 因"媽祖廟"名聞遐邇 每逢誕辰 台灣信徒 組團進香朝拜 對當地貢獻很大 當地人因感念媽祖如母親般庇佑大海子民 故尊為"媽娘祖" 台灣 尊稱"媽祖"

趕往福州 由於經濟起飛 高樓林立 最值得一提的是 "林則徐紀念館" 建築古色古香 乾乾淨淨 收藏鴉片戰爭和林則徐的文物資料 讓我想到宋朝蘇東坡 滿腹才學 不懂或不屑 官場馬屁文化 一生奔波勞碌 客死他鄉 自古才人多寂寞?

吳老師堂兄 請吃海鮮大餐 參觀工廠 "蓽路藍縷 "是台商辛苦的寫照 冒險患難
吃苦耐勞 打死不退 是早年祖先渡過黑水溝 留給後代子孫的資產?

晚上搭廈航回高 人生路漫漫 白鷺長相伴 你猜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