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2010年0821麻汝蘭山



麻汝蘭山1279公尺,座落花蓮縣玉里鎮台東縣長濱鄉,海岸山脈麻汝蘭山列;山頂沒有基石;從東邊長濱台11線南溪小嘉義,或西面193縣道玉里赤科山登頂,但此東西越嶺舊路,久未人至,目前山路小徑,路跡已不明;此行從赤科山探勘登頂



□2010年0821麻汝蘭山

□□【本篇】登頂麻汝蘭山後 --作個資料報告對自己交待


麻汝蘭山 地圖也稱馬久答山,座標290767 2588160 1279公尺
2010年0821以這座標值找尋,沒有找到基石
北面另有1314山頭(290961 2588507)有否基石?就留後繼者去發掘吧



登山找基石是基石愛好最大樂趣與目的



但明明知道沒有基石,沒有資訊沒有行跡圖
還千里迢迢從南台灣跑去花蓮,砍路上山折磨自己,
這種瘋山者不被人罵才怪
事實上真的是有風險,這座山沒人在爬,沒有路跡
除瘦稜崩塌危險外,有虎頭蜂爬蟲蛇類,
休息停下看到馬蝗、硬蜱、更可怕也看到恙虫(莊兄看到)
所以回來一週是觀察期

●麻汝蘭山在資訊不明下,以25000地圖及現場隨機看地形方位
所謂路跡不明,沒路就找獵路或獸徑,再沒路就自行開路
每個茫點判斷嚐試,很幸運蠻順利地
早上6:27起登,10:20登頂麻汝蘭山
感謝

□□麻汝蘭山 也稱馬久答山--由來
福音部落【Lohok 】---玉里鎮松浦里
「麻汝蘭」是福音部落的舊名,(Lohok),就是「腐爛」的意思。
相傳曾有巨蟒在此摔死、腐爛,後略稱「呂福」


宮前部落【Makutaay】松浦里
宮前部落原名為「馬久答」(Makutaay)
因該部落有一條常呈混濁的溪水,阿美族人則稱「濁水」為「Makutaay」
松浦里(Songpu Village)舊稱猛仔蘭(Mangcelan),是阿美族語,為[山羌]之意,建社時以此為社名
民國二十六年(昭和12年,1937),日人改稱松浦。
民國35年(1946)間將本里分設為松浦、麻汝兩個里
民國43年(1954)始將兩里合併為松浦。



□□
2010年0820晚上我再度坐上自強號火車從鳳山往花蓮,22:20瑞穗車站下車

讓好友大羊久等了;有點月朦朦夜裡,涼風徐徐;坐上大羊兄車子直驅赤科山
七月七夕剛過完沒幾天,這裡仍洋溢著浪漫節慶,原住民部落慶典;盛開燦爛的六十石山及赤科山的金針花海,於此時相繼展演出
想起這句禪話「一花一世界.....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春宵」
23:20 抵赤科坪;莊謝楊兄等早已抵達
算算共5位有志一同準備明日麻汝蘭山探勘行
這夜我們就搭帳--汪家古厝旁邊空地夜宿
帶點涼爽風夜裡很快進入了夢鄉
.......


08/21
大清早天剛亮沒多久,我們收帳準備出發
採金針花工人也抵達準備上工啦

6:03汪家古厝
起床後汪家古厝逗留一會兒
驅車出發
6:27赤科農場停車起登
走約5分鐘右手邊有
往小瑞士(指標),右轉行

兩邊金針花松林下蠻愜意悠閒

再5分鐘道路終止
6:39入樹林登口904m289787 2588218
從此入樹林後到麻汝蘭山,全程都在樹蔭下緩升
植被乾淨,偶而涼風清爽
林中路跡清楚,緩上
6:53附近有蜂(腰繞ok)
這裡有虎頭蜂,上回莊兄大羊兄被螫幾針徹退點
此次我改腰繞路避開虎頭蜂


7:07危瘦稜起
初始瘦稜還ok
7:30~40崩榻危點
這個點及前5分鐘,是此行唯一比較危險段
這裡也有展望點

7:45小鞍
7:49這裡林相美

7:57 再接短瘦稜
8:14 1134峰--小休幾分鐘
過後平坦原始林,獵徑有時清礎有時不明

但林相很美

抓方位往南行
8:22叉口--往南(直行)仍林中稜線路..東面(左)下方是竹林,也有路跡

但採直行
8:28竹林溝地---下竹林中凹地,考慮一番改往東行砍路而上
接上小稜
8:46去(上線)回叉
這區域植被茂盛,緩上緩下
似有路跡去(上線)回(下線)走O型
8:54往越嶺叉(見唯一舊布條)
這越嶺叉右下方有一舊布條,推測是往麻汝蘭山越嶺小嘉義的舊路

不過看到正前方的大山頭;瞬然間想法不想爬大山頭

就取左開路往北緩下
9:06下溪溝
緩下切下乾溪溝,就直接往右(東)陡上開路,植被土質面,開起路還順暢
9:28~41接稜線(避開了後方大山頭)
終接上麻汝蘭山南面主稜,再小休幾分鐘
主稜出期意外的很好走
9:54最佳展望麻汝蘭山

看到正前尖銳麻汝蘭山,有點擔憂能否順利攻堅
9:58廢獵寮;只剩幾片舊帆布

隨後瘦稜下兩旁有樹木,慢慢緩升(還安全)
10:12麻汝蘭山(我們放大理石牌點)(虎子山290760 2588172),有棵大樹
10:15麻汝蘭山(地圖點TW67 290767 2588160 1279公尺)(虎子山290763 2588184),有棵斷枯樹頭

10:41 LAST點
再往北探到最後LAST點座標(虎子山290801 2588236-1280公尺)
※北面約300公尺另有1314山頭(290961 2588507)有否基石?就留後繼者去發掘吧
回到10:12~11:15在放大理石牌點--麻汝蘭山

放置麻汝蘭山大理石牌--這是莊兄訂製及背上來的
這麻汝蘭山山頭也有展望
休息拍照

看著左右兩邊(東西向)深奧深溝茂盛林,驚嘆著海岸山脈尖銳山頭,峽長稜脈;如條大龍飛耀著

輕鬆小心回到赤科農場停車處,告別三位伙伴
大羊兄直接開車送我到台東火車站
真感恩
坐上17:30火車
19:33返抵鳳山市


□□【此行行跡檔】

此行□2010年0821麻汝蘭山...行跡檔







□□史地
參考1.海岸山脈
如以段列區分---北中南三段(也有人以秀姑巒溪為界分北南兩段)、或以月眉山 山列--...等等共有九大 山 列
●(一)赤柯山及麻 汝 蘭 山 列
參考及(取自)3.台灣藍寶石的故鄉~海岸山脈五大山群
參考及(取自)2.獨行歸鄉
從高寮走上赤柯山產業道路..一路攀沿約12公理-到達赤柯山[伯公廟]
赤科(柯)山 Chihke Mountain 又稱赤科坪
海拔赤科坪800公尺竟有廣闊的台地,據知有200甲以上(kaku推測)


這赤科坪位於花蓮玉里鎮觀音里的山頭台地,因曾經遍佈的「赤科」樹(殼斗科椆屬的一個樹種)而得名因為赤柯樹樹材質堅硬,是製造犁、鋤等農具木柄的優良樹材
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政府將此地的赤柯樹列為重要軍用物資,曾在此大量砍伐用以製造槍托。


赤科山區海拔900公尺左右的高山台地,原為一片亞熱帶闊葉林區
因日治末期大量砍伐原始森林後,才漸有本地人民上山拓墾
最大的一批移民入墾是民國52年(1963)間來自南部的福佬農民


緣於民國48年(1959)間南部八七水災後,許多受災的農民因無地可耕而移民東部
當時東部的平地已被更早期客家移民所開墾
所以這批後期的移民就只能到更高的山腰或山頂上開墾山園(如現在的金針園/茶園/柿子園..)



●●(kaku補註:)八七水災後嘉義縣的幾戶災民,就從赤柯山經麻汝蘭山越嶺移民到小嘉義(樟原南溪)
上個月就從南溪登頂三間屋
此行並拜訪赤科農場陳太太,她年輕時(約3~40年前)曾走過從赤柯山經麻汝蘭山越嶺小嘉義的舊路

參考4.麻汝蘭山越嶺小嘉義的舊路
眾人皆知赤柯山是金針的代表性產地稱呼!
麻 汝 蘭 山 列--始於花蓮縣瑞穗鄉與豐濱鄉之秀姑巒溪以南經納納山、織羅山、馬太林山、麻汝蘭山` 至1014峰。
[赤柯山]也是臺灣藍玉髓寶石的產區(礦脈)
其一就是:鋸齒山群在花蓮與台東兩縣,東麓北起秀姑巒溪口,南至水母丁溪口;西坡北起秀姑巒溪,南至樂合
包括里牙津山、鋸齒山、麻汝蘭山、赤科山、石公山。因其山巒起伏,山峰連連如鉅齒般而得名。
赤柯山..其實不是獨立山頭!是麻汝蘭山的西麓的平臺(俗稱赤柯坪)
麻汝蘭山[Marulan Mountain]標高1279M 位於海岸山脈
在海岸山脈國家步道系統中-屬於1天可以往返的簡單步道

●●(kaku補註:上這句話有問題,實際上此路線目前已不明;這是取自.http://www1.forest.gov.tw/nt/TR_J.aspx
這網站如是官方,則該指正啦)

再看海岸山脈国家歩道系統--地圖
http://www1.forest.gov.tw/NationalTrailSystem_JP/TR_J.htm
還有改善空間


順道海岸山脈的基本認識:
整座山脈由海底火山經過板塊擠壓推升而形成,自然資源豐富,景觀極具海岸稜脈特色。
海岸山脈是由北北東往南南西走向的四段火山脊和脊間盆地所組成。
其四段火山脊與狹長的脊間盆地為:
頂嶺>光復火山脊 a.水漣盆地 b.蕃薯寮坑
豐濱>玉里火山脊 c.奇美盆地 d.樂合盆地
靜浦>關山火山脊 e.泰源盆地
東里>都蘭火山脊  


●(二)玉里鎮 [Yuli Township]
玉里鎮東界臺東縣,南以安通溪為界連富里鄉,西鄰卓溪鄉,北至掃叭頂支嶺谿谷接瑞穗鄉。
清屬臺東直隸州奉鄉

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年)日人設璞石閣區,隸屬臺東廳。
光緒二十七年改為璞石閣支廳;璞石閣為阿美族或布農族語Posiko之譯音
形容玉里鎮因秀姑巒溪縱貫境內,天久不雨則溪水乾涸,河床的泥粉被季風揚起飛散於空中,形成黑煙濛濛的景像。
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改隸花蓮港廳。
民國六年將璞石閣舊名改為玉里(地方認為玉里之名是引自日本語的語意,「璞石」即玉,故稱為玉里),易名玉里支廳。
民國九年(1920)改稱玉里庄隸屬玉里支廳。
民國二十六年廢支廳置玉里郡。
民國二十七年(西元1938年)改稱玉里街隸屬玉里郡。
民國三十五年玉里街役場易今名。


●(三)縣193公路瑞穗~~玉里部落
參考及(取自)2.獨行歸鄉
縣193公路在玉里鎮境內稱為樂德路(連結南邊的樂合里與北邊的德武里)
樂德道路貫穿了:德武/春日/松浦/觀音/東豐/樂合,共六個村里行政區。
自北而南的部落群有:
下德武部落【Satefo】德武里
下德武部落舊稱謝德武,原名為「Matefoko Nanom」
是阿美語形容「水從很高的地方衝到石頭上,水花四濺」的景觀。


苓雅部落【Lingacay 】德武里
Lingacay是一種植物稱月桃,因早期當地長滿月桃而以此稱社名。
春日部落【Ceroh 織羅】春日里
春日部落原名「織羅」,為阿美語中「點火燃燒」的意思。
最早移住的是來自拔仔社的阿美族,之後有來自奇美和加納納社人的遷移。


泰林部落【Matadim 馬太林】春日里
泰林部落原名為「馬太林」(Matalim),此名有兩種說法:
一是因地處山麓凹窪之地,一指由善獵者(Taylin)的名字而來。
福音部落【Lohok 】松浦里
「麻汝蘭」是福音部落的舊名,(Lohok),就是「腐爛」的意思。
相傳曾有巨蟒在此摔死、腐爛,後略稱「呂福」


中央部落【Mangcelan 猛仔蘭】松浦里
中央部落原名「猛仔蘭」(Mangcelan),是阿美族語「山羌」的意思。
戰後因地處於松浦里的中央,改稱中央部落。
宮前部落【Makutaay】松浦里
宮前部落原名為「馬久答」(Makutaay)
因該部落有一條常呈混濁的溪水,阿美族人則稱「濁水」為「Makutaay」


山下部落【Tukar 都卡爾】觀音里
早年部落的瞭望台就搭建在山頂上,必須要用竹梯才能登頂,而竹梯在阿美族語稱為「satokar」
久而久之,這一個用竹梯登頂的部落,便叫做都卡爾(Tukar)。
高寮部落【Tali ;ouaw】觀音里
高寮部落有「邰狗寮」(福佬話)之舊名
傳說是平埔族人將在附近獵捕到的山羌放至在工寮內,卻被客家人所飼養的狗吃掉!
平埔族人為了洩憤因而殺狗以示憤怒,之後大家就知道這是平埔族人殺狗的地方,而得此名。


鐵份部落【Afih】東豐里
鐵份部落又稱「東豐部落」,阿美族人則稱此地為「Afih」
是「米糠」的意思,因為昔日每一家的婦女在稻米收成時會輪流樁米,整身沾滿米糠,故得此名。
新民部落【Cingcung】樂合里
此地的阿美族人原居樂合溪上游支流「坑仔溝」溪畔
部落因山崩而遭掩埋,後由菲律賓華僑資助,在樂合里19鄰興建聯合新村
阿美族災民才遷來此地定居,後來部落自行選任頭目,脫離下澇灣而獨立。


樂合部落【Halawan】樂合里
Halawan在阿美語為「溪邊」的意思,引申為「有清水可飲的地方」。
舊有「哈拉彎」之稱,為平埔族語山是險阻之意。
安通部落【Ancuhy 紅座】樂合里
安通部落因硫磺溫泉味道似尿騷味(阿美族語 Ancuhy)而得名。


阿美族為台灣原住民十四族中人口數最多的一族,大多分布於台灣東部地區
以花蓮到台東一帶的縱谷平原與海岸山脈外側之平地為主,也有部分族人居住於屏東恆春地區。
1899年日本民族學者伊能嘉矩依據地域、語言、風俗習慣的差異
將阿美族分為南勢阿美、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馬蘭阿美及恆春阿美,五個地域。
秀姑巒阿美群是阿美族位居中部的一群,因地處秀姑巒溪流域,故命其名!
分布於現今的花蓮縣鳳林鎮、光復鄉、瑞穗鄉、玉里鎮、富里鄉等等



□□

●●如果問我為什麼?寫出找出這裡的史地
因為曾經走過甚且流浪過....
對土地的情感吧
回顧些故事


感謝花蓮大羊莊兄...邀約
有這段有勇氣,共緣共聚時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